蒋亚洪,1962年出生于江苏宜兴和桥。198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大气物理专业,1987年赴美,进入美国伊利诺大学芝加哥校区(UIC)读书,1989年获得应用数学硕士学位,后转入西北大学,攻读应用工程数学博士学位。1993年博士毕业后进入华盛顿一家软件公司工作,期间与朋友合作创办希望中文学校并担任校长,1997年创办美国第一份简体中文报纸《新世界时报》。2006年,入驻中关村国际孵化园,成立六维时代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并任总裁。
看到他轻松休闲的装扮、亲和儒雅的笑容、妙趣横生而又满含哲理的谈吐一下子拉近了与蒋博士的距离。他是一位智者,用智慧打开了生命的多维空间;他极富慧根,懂得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适者生存之道;他远见卓识,永远想在别人前面;他说:“人生就像爬山,在这个不间断的旅程中,我们要从一个高度走到另一个高度,欣赏更美更精彩的风景。”他,就是六维时代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裁蒋亚洪博士。他不仅把事业做得有声有色,他对于生活和生命的态度同样让我们折服。
“人生就是运气”
“煮酒论英雄,才子赢天下”,英雄辈出的阳羡山水赋予了宜兴人以灵气和聪慧,从古到今,宜兴走出了许许多多绘画、科学、社会等众多领域的佼佼者,“教授之乡”名扬天下,蒋亚洪就出生在这个美丽的地方。
谈到自己的家乡,蒋亚洪自豪的说,这里素有浓厚的耕读传家、尊师重教的风气,即使家里再穷,孩子读书的事情都不能耽误。虽然生在普普通通的家庭,小时候的蒋亚洪却从来没有辍学之虞。“当时还没有所谓的重点中学,所上学校的老师都是文革时期的知识分子,数理化教学水平很高,上学时环境不如意,却碰上了好老师,为后来的学业打下了扎实基础。”
1979年,蒋亚洪顺利考入当时的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学习大气物理专业。大学时光总是匆匆,转眼间到了毕业的日子,基于蒋亚洪一直以来的优异成绩和较为出色的综合条件,他幸运的赶上了本科生留校任教的最后一班车。尽管在那个年代留校任教的工作非常难得,蒋亚洪却没有安于现状,他想要再往前跨一步,再给自己的生活一个提升。蒋亚洪说,他有了念研究生的打算,而当时的情况是,如果要考研就势必要放弃已有的工作,思量再三,蒋亚洪还是决定继续深造,他认为,要念书就要找到高一点的起点,那么,出国读研究生对于当时的他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托福考试要跑到上海外国语学院参加,还要出具多个政府部门开出的介绍信。蒋亚洪一边办理这一系列繁杂的手续,一边申请奖学金,终于在1987年经过层层考核,成功申请到美国伊利诺大学奖学金,赴美攻读应用工程数学专业,圆了自己的梦。
蒋博士总在说,人生就是运气。他调侃似的把好成绩的取得归结为运气。可是,我们知道,好运气的背后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出来的。上帝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不懈的努力和远见卓识的思考是蒋亚洪成功的砝码。
适应环境 步步为营
蒋亚洪用每月500多美金的奖学金支持着紧张而充实的留学生活,1989年顺利拿到了应用工程数学硕士学位。他趁热打铁,毕业后成功的申请到了赫赫有名的西北大学的奖学金,在美丽的密歇根湖畔攻读博士学位。
蒋亚洪的博士生导师是生物工程系从事生物流体力学方面研究的专家,他在读博士期间一直跟随导师进行这项十分前沿的科学研究。毕业后蒋亚洪进入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美国海军医院从事生物流体力学方面的工作,主要任务是为美国海军做数字模拟,通过模拟潜水环境等来降低减压症对海军潜水员的影响。
这样一份在美国军方的工作也许在大多数人眼里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但出人意料的是蒋亚洪却选择了放弃。他说,美国海军医院内部官僚气息很浓,而且在政府工作太悠闲,这不符合自己的性格。他还颇具远见的看到,冷战结束后,军队的预算开支会大幅度缩减,况且外国人在政府部门大部分都是以合同工的身份出现,而非正式雇员,海军部门的工作并不像以前那样稳定了。蒋亚洪相信身在异国他乡,不能安于现状只求眼前的暂时稳定,只有适应美国社会的要求才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前面的路到底怎么走?尽管选择了挑战,蒋亚洪却很懂得把握挑战的“度”,蒋亚洪爽朗的笑着说,干事业要用心去想,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从海军医院辞职之后,蒋亚洪进入一家小公司做软件开发等工作。中国有个成语叫厚积薄发,对于蒋亚洪来说,在那家小公司如鱼得水的工作不仅能够更加凸显自己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全方位积累自己的创业经验。公司虽小,五脏俱全,在这里熟悉公司运作程序是蒋亚洪更进一步的目的。就这样,蒋亚洪在这里扎下了营寨,从公司一般程序员一直做到项目经理。
当他深谙小公司的经营之道后,这个弹丸之地同样容纳不了胸怀创业梦想的他,毕竟来到华盛顿闯世界不只是为别人打短工,而是要干出自己的一番事业。于是,在任职项目经理的同时,他和朋友们一起发现了第一个创业契机,开始了自己当老板的旅程。
“玩”出来的事业
“我从来不认为学什么就应该做什么”蒋亚洪说,“社会是不断与时俱进的,谁也不知道明天要干什么,所以要不断地调整自己,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当谈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他都轻描淡写地用一个“玩”字带过,在他的眼里,自己喜欢的东西做起来才会觉得有乐趣,应该把工作当成“玩”,否则就会很累。
蒋亚洪形容自己总是在“不务正业”。当他还在美国的公司中做经理时,就开始琢磨怎样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丰富一些,他喜欢挑战,总是在不停的寻找自己的“兴趣点”。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国门打开,中国大陆走出去的留学生越来越多,美国成为其中一大部分人的首选。当时的走出国门的留美学生大多数没有考虑到以后在美国扎根等一系列问题,但随着时间向前推移以及对美国社会的适应,到了90年代初,这些留学生基本都已经毕业,在美国成家立业,定居下来,因此小孩的中文教育问题随之凸显,成为华人广泛关注和期待解决的问题。
蒋亚洪认为,中文对小孩子非常重要,没有对中文的深刻学习和了解就很难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这些从小生长在美国的华裔孩子来说,在别人眼里他们有着华人的面孔,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但他们却不了解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始终找不到文化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心理上的落差可想而知,这很不利于这些孩子在异国他乡的成长和发展。
中文学校是美国社会中由华人开办的一种旨在传授学生汉字和中国文化的学校,随着华人势力在美国社会的壮大,周末送孩子去中文学校补习已经在华人圈中蔚然成风。但是当时美国的中文学校大多是由来自台湾和香港人的华人开办的,教授的都是繁体汉字,对于中国大陆的移民来说,比较难以适应。蒋亚洪是一个碰到问题就会积极动脑筋去思考解决办法的人:既然没有正规合适的院校教授孩子们正统的大陆文化,那我就创办一个教授简体中文的中文学校。于是在1993年的下半年,蒋亚洪和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共同开办了希望中文学校,中文学校的开办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在美国华盛顿地区受到了华人家长的普遍认同和支持。以后4年间又相继开设了洛城校区、盖城校区、北维校区等校区,成立了少儿艺术团和体校,现在学生总数已经超过4000人,蒋亚洪先后担任了学校的校长和理事长等职,见证了希望中文学校的发展壮大。希望中文学校在华盛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每到周末,家长们就纷纷把孩子送入学校学习汉字和中国传统文化,希望中文学校俨然已经成为一个传播中国语言和中华文化的广阔平台。
“我总是喜欢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等中文学校的发展进入正轨时,喜欢挑战的蒋亚洪又有了新的目标。既然教授简体中文的学校很受欢迎,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那么在充斥着繁体中文报的美国报业市场上开办一个简体中文报纸应该也非常有前景。想到了就去做,于是在1997年,蒋亚洪和他的朋友们办起了美国首份简体中文报纸《新世界时报》,经过几年的努力,《新世界时报》已经发展成为华盛顿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华文报纸,在拥有20多万华人的社区中,《新世界时报》始终将发行量稳定在2.5万份,这实属不易。蒋亚洪的无心之举成就了事业的另一个高峰。
与蒋亚洪博士交往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尽管没有修过任何新闻学、传播学方面的课程,但他却深谙西方报业的操作之道。
“了解客户的需求是我做事业的基本原则”。《新世界时报》的办报工夫体现在对于当地受众口味的迎合上。蒋亚洪有自己的办报原则,他说,办报纸要有好的“料”,也就是要了解受众想看什么样的内容,要提供给受众他们喜欢看的内容,使其产生“共鸣”。可读性强、信息量丰富是《新世界时报》的最大特点。独家新闻做到有故事性、有情节、有曲折,这样才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新世界时报》的版面设计是针对不同的读者对象的,无论是长期在美定居的还是刚刚来到美国还没有融入这个社会的,无论是老人、小孩还是家庭妇女,都能在不同的版面找到感兴趣的内容。《新世界时报》丰富多彩的内容,不仅为当地华人提供了生活上的方便,也丰富了华人的日常生活,为他们的生活增加了乐趣。经过数年的发展,如今《新世界时报》已成为美国华盛顿地区从大陆来美的华人最爱看的中文报纸之一,为华人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及时了解国内情况提供了便利。
为了利用互联网信息传播迅速便捷的优点,利用海外华人同根同文的特点,更大范围地增进海外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团结,他又于2000年创办了联络海外城市最多,影响力较大的中文网站“美龙网”,并任总裁。
蒋亚洪在美国“玩”出了名堂,开办中文学校和华人社区报纸,使他成为了一个“社会活动家”,担任全美中文学校协会副会长、美中工商会理事大华府华人专业协会联合会理事、美国华人创业者协会第一任会长等职。一颗赤子心,满腔报国情。信奉“脚踏实地,从我做起”的蒋亚洪,为中华文化的传播,中华民族的振兴默默尽力,为此1999年获得了中国国务院侨办颁发的“优秀华文教学工作者奖”,在江泽民主席1997年访美和朱镕基总理1999年以及胡锦涛主席2000年访美时,蒋亚洪作为华侨代表,受到了亲切的接见。1999年蒋亚洪还应邀回北京参加了国庆50周年庆典活动。2002年6月,他又应邀回国参加了第六届华商大会的海外华文传媒天津合作交流会,并作专题讲座。
“等浪来了正好赶上”
蒋亚洪是一个有眼光、有远见的人,他经常说,“要看得到更远的东西,等浪来的时候才能正好赶得上”。
一边在管理公司,一边开办中文学校和报纸,蒋亚洪在美国的事业做的风生水起,幸福的家庭、富足的生活,本应安安份份在美国过日子,蒋亚洪却看到了国内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高,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众多的商机等待着被开发,蒋亚洪相信自己的判断,2006年,他又一次做出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选择,毅然回到国内,入驻中关村国际孵化器,创办六维时代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只有超前,才能发现还没被人’折腾’过的空间,这就逼着自己不断地超前,寻找能让自己尽情’折腾’的空间”。蒋亚洪就在寻找这样一个空间,做自己有兴趣做的事情,利用多年来的市场经验和广泛的人际往来,他决心开掘视频搜索这块极有发展前景的土壤。
蒋亚洪并非莽撞的闯入IT业,他善于冷静地分析环境,用独到的眼光给未来市场把脉。他认准让人们生活发生巨大改变的网络是一片极有开发潜力的空间,在这股网络潮流中抓住机会一定会大有作为。蒋亚洪兴奋的告诉我们,网络经济的热潮现在仍未降温,从来没有哪个领域像网络这样发展如此迅速,如此渴望新技术的涌现,并如此迅速地把新技术应用到商业领域。Web2.0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日常商业运作方式,甚至可以说让整个时代都发生了变化,这绝对是个发展契机。2006回国后,蒋亚洪致力于视频搜索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现在国内电视台大量的音频视频资料还不能实现内容检索,如果想要查阅以往的音频或者视频资料,只能通过繁琐的手段进行。要知道具体查找的目标音视频的播出日期等,然后人工查找,费时费力。视频搜索技术则是一种新型的视频内容搜索技术。它针对音视频这类非结构化数据,使用了自动数字化、语音识别、自动抽帧和内容自动关联等技术,真正做到了从内容上对视频进行搜索。也就是说,如果想要知道电视台的资料节目中有哪些节目播出了关于“六维时代”的内容,只需要键入“六维时代”这四个汉字,就可以直接搜索到关于“六维时代”的音视频内容,而不是像现在的许多所谓的音视频搜索工具一样,只能搜索到链接或者文本内容。这项技术可以使国内电视台大量的音视频资源实现数字化管理,避免资源闲置、管理成本较高等情况。公司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在自己研发的基础上,也和清华大学等著名院校合作,目前,产品研发已经基本完成,开始进入市场。
谈及公司的管理,蒋博士也有独到的管理理念。他经常告诫员工,在公司,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自己,其次才是公司,把公司当作是自己成长的一个台阶,因为只有注重自己的发展和提高,才会更好的利用这个台阶,那么公司才会真正受益。在工作中享受过程,才会找到快乐。员工快乐,公司发展,这样才能达到一种双赢。
蒋亚洪非常自信,他曾说,市场的选择、产品的研发、公司的管理都是基于他多年的积累,有积累、有思考、有兴趣,所以他总是领先于人。他说,这项技术在网络以及相关领域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相信,若干年之后,蒋亚洪将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他的预言。
蒋亚洪博士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举重若轻,成功的取得总是被他用“好运气”和“玩”轻描淡写的带过;他懂得感恩,每当提及自己的成就总是不忘提到朋友的支持和帮助。他身上有淡定儒雅的学者气质,也有运筹帷幄的大将之风。他从普通家庭走出,却不断用智慧攀爬生命的一个又一个高峰,每一步都走得那么稳健,“life is a journey,explore and enjoy!”他在享受生活的过程中成就了自己的事业。(转自无锡市侨务办公室)
海归风采——蒋亚洪:用智慧谱写精彩人生
时间:2012-06-04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大 中 小 ]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