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法规文件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 2016-2020 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的通知

时间:2016-08-09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锡政办发〔 2016 〕 129 号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 2016-2020 年全民科学素质

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 县)、 区人民政府, 市各委办局, 市各直属单位:

  《无锡市 2016-2020 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 年 8 月 4 日

  

  

无锡市2016-2020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项先导性工程,对于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烈社会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全面推进我市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加快打造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局面,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十二五”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十二五”以来,无锡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按照《无锡市2011-2015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实施意见》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创新工作运行机制,提升整体工作水平,取得良好成效。2015年由中国科普研究所对我市全民科学素质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我市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10.4%,比2010年的5.8%有显著提升,总体位居全省第三,增幅位列全省第一。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体系。“十二五”期间连续两次扩充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制定下发《无锡市全民科学素质纲要重点实施方案》,市政府与各市(县)、区签订《全民科学素质重点工作目标任务书》,向31个成员单位下发《无锡市全民科学素质主要工作目标任务》。实施重大科普活动公布制度。新建各类科协基层组织700多家,江阴实现了上市公司科协组织全覆盖,建成全国首家楼宇科学技术协会——无锡市崇安电子商务楼宇科学技术协会。“十二五”末市级科普示范街道(镇)已达55个,市级科普示范社区(村)已有217个,其中12个街道(镇)、34个社区(村)荣获省级科普示范称号。省级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全覆盖,江阴、宜兴、锡山、惠山和滨湖获国家级科普示范县(市、区)。

  ——夯实科普阵地,指导科普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十二五”累计建成市级科普教育基地250个,其中国家级、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分别达11个和53个。建成43所省级科学教育特色学校、92所市级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在全市布局建成一批社区(村)、企业、学校等专题科普体验场馆设施, 宜兴市科技馆完成规划建设。着力推进科普信息化进程,在全省率先在地铁、公交万余显示终端全覆盖开设《身边的科学》科普专题。在无锡广播电视经济频道、教育电视台推出科普专题节目。批量制作科普光盘推送全市社区学校。在市民中心等楼宇电梯内屏终端定期开播科普栏目。推出“科普无锡”微博,积极搭建科普网站、科普微博、科普微信、科普影视、科普画廊、科普刊物“六位一体”的科普宣传平台。

  ——围绕转型发展,营造产业科普良好社会氛围。率先探索“科技成果科普化”新路径,将企业、科技、科普三者有机结合,创新开展无锡市企业创新科普秀活动。围绕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开展转型发展主题科普周,全市公布重点科普活动500多个。开展科普日产业发展体验活动,引导逾100万民众走进全市各大科普场馆、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等科普教育基地。

  ——整合科普资源,推动社会化科普大格局形成。科普志愿者活动月组织教授专家科普讲师团,深入机关、学校、社区、农村、企业、军营等开展科普“六进”活动1000余次。推进“万名机关党员进万家”活动,市级机关近2000名在职党员进社区认领了科普宣传岗位。组织卫生科普志愿者健康社区行,受益群众达到3万人次。在全省首创推出无锡市科普地图,将科技要素、科普功能和旅游内涵有机结合,每年新版2万册。组织科技创业精英,包括“530”企业家在内的创业先锋,组建成立“无锡科技创业者科普行动联盟”,开展科技精英校园巡回报告活动。

  ——服务重点人群,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成效。开展无锡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奖活动,激发青少年科技创新激情。开展中小学科技创新发明大赛、机器人暨物联网创意大赛等十多类青少年科技竞技活动。开发科学校本课程72种,组织科技辅导培训389次。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万余户,带动普通农户23万人。启动电影进村活动,放映千场。培训社区科普管理员近800名,选树200个科普示范家庭典型。组织领导干部科学素质类课程自主选学,围绕发展主题举办科技论坛。组织各类农民工科学素质提升培训3000余场次。

  总体来说,“十二五”以来,无锡市全民科学素质各项工作推进有序,取得了显著成效,市本级科普专项经费投入,也从2010年的人均2.28元,跃升到2015年的人均4元。

  五年来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给我们以深刻启示:一是必须始终坚持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战略,在党委政府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基本现代化进程等全局工作中找准定位,才能获得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也才能保证正确的发展方向。二是必须始终坚持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必须坚持需求导向,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科普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科普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才能培养热爱科学、关注科技、具有较高科学素质水平的宏大公众群体。三是必须始终坚持联合协作的工作方针。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只有强化各成员单位的协作联动,充分整合政府部门和其它人民团体的工作合力,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整体联动推进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四是必须紧紧依靠社会组织的力量。充分发挥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人才资源优势,搭建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服务平台和工作舞台,善于借科技社团组织之力,才能实现合作共赢,推动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的形成。五是必须始终坚持不断创新科普工作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只有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内容和方法,运用市场化机制、信息化手段、网络化媒介,科学素质建设道路才能越走越宽,成效才能越来越明显。

  全市科学素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科普工作与先进地区相比,与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科普经费保障能力偏弱,科普信息化水平还有待提高,社会化科普服务能力不强,科普资源整合力度不大和科普工作长效机制尚未形成,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二、“十三五”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为指导,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工作主题,充分发挥全民科学素质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基础作用,以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目标,以“集成资源、创新机制、彰显实效”为原则,以改革创新为主动力,以科普信息化建设为重点,以构建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为保障,充分激发科技工作者积极性创造性,合力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强富美高”新无锡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形成有特色广覆盖的科普基础设施体系、多元化泛媒介的科普社会宣传体系、全方位多维层的科普组织网络体系,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较大幅度提高,继续保持走在全省前列,力争我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15%。

  ——科普基础设施有特色广覆盖。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建成以现代科技场馆为抓手、各级科普教育基地和示范基地为基础、广大基层科普设施及资源为支撑、多元化投入为保障,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科普基础设施体系,展教水平和服务能力取得较大发展,公众有众多参与科普的途径和机会。社区、村科普基础设施建有率达100%。

  ——科普社会宣传多元化泛媒介。有效利用市场机制和网络优势,动员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开展科普宣传的水平进一步提升。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互结合开展科普,实现电视、电台、网络、手机、报纸、杂志、动视、大屏等媒体科普全覆盖。建立完善科普平台和宣传机制,细分科普对象,提供精准的科普服务产品,泛在满足公众多样性、个性化获取科普信息的要求。

  ——科普组织网络全方位多维层。综合运用政府、社会各方力量,进一步创新科普工作机制,构建以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及各成员单位为主体,企业、院所、高校和各类社会组织为支点,辐射社会各层各面的科普组织网络体系,形成大科普的工作格局。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注册科普志愿者突破10万人。

  三、重点工程

  (一)科学素质提升工程

  ——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以校内科学教育为基础,丰富校外和课外科学教育活动,建立完善的校外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课程的衔接机制。充分利用科技场馆、科研院所和高校实验室、企业、社区活动场所、科普教育基地、中小学爱粮节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等校外资源,深入开展探究性、启发性、创新性的青少年科技教育。以“无锡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为龙头,加强青少年科技竞技品牌活动引领,充分整合社会科普资源,坚持面向基层、重在普及、兼顾提高的原则,全面提升我市青少年科学素质。发挥示范校的引领、导向作用,“十三五”建成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示范学校50个。加强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把落实科技辅导员各项待遇、实施科学教育成效显著等作为对学校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考核、评估体系及监督机制。

  工作分工:市教育局、团市委、科协牵头。市委宣传部,市经信委、科技局、财政局、人社局、文广新局、质监局、卫计委、食药监管局、环保局、安监局、粮食局、体育局、民防局、气象局、地震局、妇联、社科联等单位参加。

  ——实施农村居民科学素质行动。深入实施现代农业科技支撑计划、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和百名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等项目,大力开展科技强农富民工程、科技入户工程等活动。加快完善科普惠农服务体系建设,建成科普惠农服务站20个以上,建设集推广、培训和示范于一体的农村科普示范基地20个以上和农业科普示范项目25个以上,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和完善以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社会组织为重要力量的新型农村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增强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服务组织网络和人才队伍,提高其学习、实践和传播能力。发展农技推广机构、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激发农村社会组织活力,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社会组织,并充分发挥其服务科技创新的作用。深入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成高效便捷、内容丰富、精准服务的农村科普与科技服务信息化体系,满足广大农村居民、农业从业人员、服务“三农”工作者对科学知识、农技传播效率的需求。

  工作分工:市农委、财政局、科协牵头。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经信委、教育局、科技局、人社局、文广新局、卫计委、食药监管局、环保局、安监局、粮食局、体育局、气象局、地震局、总工会、团市委、妇联等单位参加。

  ——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将劳动者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课程,将有关科学素质要求纳入相关职业标准并作为各类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的指标及条件。强化高危行业和中小企业一线作业人员以及农民工的安全培训,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率达到100%。强化进城务工人员和失业人员培训教育。深入开展妇女巾帼建功活动,加大妇女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技能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她们的科学素质和就业能力,激励妇女在岗建功成才。实施专业性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制度建设,构建完备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全面提升专业技术人才综合素质和创新创造能力。大力宣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弘扬创新创业精神,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营造崇尚创新创造的社会氛围,全面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深入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大练兵”、“中国梦·劳动美”、“讲理想、比贡献”等活动,抓好职工书屋建设,组织科普宣讲团深入企业、工地进行科普知识宣讲活动。建立进城务工人员和用工单位、劳务输出组织共同开展职业培训的机制,着力加强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教育。

  工作分工:市人社局、总工会、安监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经信委、教育局、科技局、人社局、住建局、文广新局、质监局、卫计委、食药监管局、环保局、气象局、地震局、团市委、妇联、科协、国税局、无锡地税局等单位参加。

  ——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完善健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技教育机制,将提高科学素质列为领导干部和各级各类公务员教育培训“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作出整体部署和安排。分层次制定科普培训规划,制定相关年度计划和实施意见,将科学素质教育列入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教育规划和教学计划,落实课题课时,组织相关专题研究,加强干部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培育。实施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工程和公务员能力培训工程,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创新理念和创新思维。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将提高科学素质列为创建学习型机关、干部培训教育的重要内容,强化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选拔任用、综合考核中的科学素质内容,引导激励其学习科技知识、提升科学素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教育培训,探索建立科技教育学分制管理,提高网上学习和自主选学积极性,确保各级机关领导干部和所有公务员参加网上学习的比例达100%,合格率达90%以上。

  工作分工: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级机关工委牵头。市委宣传部、农办,市经信委、科技局、水利局、文广新局、质监局、卫计委、食药监管局、环保局、体育局、气象局、地震局、团市委、妇联、科协、社科联等单位参加。

  ——实施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深入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大力推进社区科普场所和设施建设,强化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科普功能。推动科普示范体系建设,提升科普服务能力和水平。有效整合社区及周边科普资源,参与科普活动,实现资源共享。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社团、科普场馆、教育基地和部队等社会要素的科普资源向社区开放,并积极支持和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形成社区科普工作的合力。强化社区信息化建设,提升社区科普信息化手段水平。充分发挥互联网、移动通信、移动电视等新媒体科普宣传功能。实施“科学健身示范区”建设,推广无锡市民“科学健身基本素养”。进一步加强街道科协、科普协会和社区科普小组等的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推动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覆盖各类各年龄层次的多渠道、多形式的社区科普服务体系。围绕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充分利用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食品安全宣传周、全民阅读日、社科普及宣传周、世界气象日、世界粮食日、防震减灾日、全民健身日等主题活动平台,突出民生科普、热点科普、前沿科普内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活动,推动科技、文化、卫生计生、体育、安全、环保、食安、民防知识进社区,着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理念,提升社区居民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生活质量、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能力。

  工作分工:

  市科协、文广新局、妇联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科技局、财政局、住建局、卫计委、食药监管局、环保局、安监局、粮食局、体育局、旅游局、民防局、气象局、地震局、总工会、团市委、社科联等单位参加。

  (二)科学传播信息工程

  1、拓展信息化科普资源。强化科普与艺术、人文融合,与文化传媒企业、科普类网站合作开发群众关注度高、认同感强的优质信息化科普资源,加大面向新媒体的优质科普影视作品、网络科普游戏等的开发和传播。动员科普专业机构、科技社团、科研机构、教育机构、企业、网络科学传播意见领袖等生产和上传科普信息资源,推出更多的有知有趣有用的科普精品。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电影、动漫等形式,运用形象化、人格化、故事化、情感化等创作方法,增强科普作品的吸引力。顺应信息社会科学传播视频化、移动化、社交化、游戏化等发展趋势,综合运用图文、动漫、音视频、游戏、虚拟现实等多种形式,实现科普从可读到可视、从静态到动态、从一维到多维、从一屏到多屏、从平面媒体到全媒体的融合转变。

  工作分工:

  市文广新局、科协、团市委牵头。市委宣传部,市经信委、教育局、科技局、质监局、卫计委、食药监管局、环保局、安监局、旅游局、民防局、气象局、地震局、社科联、国税局、无锡地税局等单位参加。

  2、强化科普信息精准推送。建好用好“科普无锡”微博等原有新媒体平台,着力推出“科普无锡”微信,重点建设“掌上科普馆”。持续放大传统平面科普媒体的渠道作用,支持其走传统出版和依托互联网的数字出版相融合的发展道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公交地铁系统、社交媒体、电梯站台媒体、电子大屏等渠道开展科普,集成现有科普资源内容实现线上线下传播。以科普数字电影、科普数字资源包等形式,将科普内容送到社区、学校、医院、购物中心等人流量密集的公共场所和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全市城镇社区、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科普惠农服务站、科普教育基地等信息科普大屏全覆盖。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科普资源超市,使得科普资源在网上实现供需对接。研究公众科普需求,融合打造全面系统、热点发布、精准推送、供需对接和反馈评价的科学传播渠道,将科普信息资源送达目标人群,满足公众对科普信息的个性化需求。

  工作分工:

  市委宣传部,市科协、文广新局、财政局牵头。市级机关工委,市教育局、质监局、卫计委、食药监管局、环保局、安监局、民防局、地震局、社科联等单位参加。

  3、推动信息化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将信息化与传统科普活动紧密结合,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和手段在科普中的广泛深入应用,积极探索融合创新模式。借助或打造科普活动在线平台,通过二维码等方式引导公众便捷参与,设置科普活动自媒体公众账号,开展微博、微信提问,微视直播,现场访谈线上互动等活动,促进科普活动线上线下结合。积极组织和动员科技类博物馆、科普大篷车、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服务站等,积极主动地利用现有科普信息平台获取适合的科普信息资源,加强线上科普信息资源的线下应用,丰富科普内容和形式;同时,推动和支持运用虚拟现实、全息仿真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在线虚拟漫游和互动体验,把科普活动搬上网络。积极推动传统科普媒体与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实现包括纸质出版、互联网平台、手机平台、手持阅读器等终端在内的多渠道全媒体传播。

  工作分工:

  市文广新局、科协、财政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级机关工委,市经信委、教育局、卫计委、环保局、安监局、民防局、地震局、团市委、社科联等单位参加。

  (三)科普设施建设工程

  1、鼓励社会共建科普基础设施。加大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投入,制定有关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设施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建立完善以政府为投入主体,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积极投入科普事业的多元化科普投入机制,实现公益性投入和市场化运作的有机结合。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技类博物馆建设,挖掘潜在社会科普资源。鼓励、推动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充分利用有关重大工程项目或企业的生产设施,建设科技类展示馆。在有条件的科研院所、高校、企事业单位和具有重要资源的区域,用现有设施和资源建设专业科技类博物馆。注重场馆的科普内容建设,将科普展览展品设计纳入建设工程的整体规划中,鼓励设计理念、主题内容和展示框架的创新,提高科普展教品制作水平,增强科普展览展品的互动性、生动性、趣味性。

  工作分工:

  市发改委、住建局、财政局、科协牵头。市委宣传部、农办,市经信委、教育局、卫计委、环保局、安监局、民防局、地震局、团市委、社科联、国税局、无锡地税局等单位参加。

  2、开发开放科普教育基地。研究制定和完善科普教育基地的认定办法和管理条例。开展示范性引导、专业咨询以及资源服务等工作,推动现有科普教育基地拓展完善科普展教功能。新建市级科普教育基地50个以上。挖掘和综合利用社会科普教育资源,促进农林业、水利、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气象、地震、无线电、体育、旅游、妇女儿童、国防教育等工作与科普工作有机结合,按照开展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等需要,建设功能各异的行业性科普基地。开放利用科研院所先进的生产试验设施,建设高品质的专业科普教育基地。引导科研院所投入和支持科普事业,扩大科研新成果的普及展览。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鼓励高新技术园区开展科普活动,有条件的企业面向公众开放研发机构、生产设施(流程)或展览馆。引导动植物园、主题公园、自然生态保护区等旅游场馆强化科普教育功能。

  工作分工:

  市旅游局、科协、教育局、科技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农办,市经信委、农委、文广新局、卫计委、环保局、安监局、体育局、民防局、地震局、团市委、妇联、社科联等单位参加。

  ——强化基层科普设施建设。依托现有社会设施,鼓励支持所有街道(镇)、社区(村)建设具有科普教育、培训和展示等功能的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增强现有市(县)、区专业科技场馆(科技活动中心)的科普展教功能,继续培育发展社区益民服务站和农村科普惠农服务站。引导并支持有条件的农村职业学校、成人教育机构、中小学和青少年宫利用现有场所建设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共建共享基层科普活动站(室)、科普画廊(宣传栏),建立遍布城乡社区的基层科普服务网点。加强科普展教资源送达基层的物流和信息流服务,建立需求反馈迅速、资源提供及时、群众使用方便的服务机制。“十三五”末,社区、村科普基础设施建有率达100%。

  工作分工:

  市教育局、科技局、科协牵头。市委宣传部、农办,市经信委、农委、文广新局、卫计委、环保局、安监局、体育局、民防局、地震局、团市委、妇联、社科联等单位参加。

  (四)科普人才建设工程

  ——大力培养基层科普人才。依托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以项目示范带动,培训农村科普员500名、农村实用科普人才800名。依托学校、学会、科研院所、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等培养根植基层的社区科普人才,培养社区科普人才300人、社区科普员500人。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结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职工科普教育等活动,培养和造就企业各类科普人才2000人。利用科研院所、科技场馆、青少年宫等校外科技活动场所及科普教育资源,着力建设和发展适应青少年课外科普活动的校外科技辅导员队伍。

  工作分工:

  市教育局、科协牵头。市委农办,市人社局、农委、卫计委、总工会、团市委、妇联等单位参加。

  ——加强科技辅导员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幼儿园、农村和科学教育基础薄弱地区中小学中骨干科技辅导员的培训并定期开展业务交流,力争“十三五”期末全市每所中小学至少有1名专职科技辅导员。选派优秀科技辅导员到境外参加培训和科技交流活动,取长补短,培养国际视野,努力与国际接轨。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提升教师科学素质与课程实施能力,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努力提高培训成效。完善科技辅导员考核体系,建立我市科技辅导员职称评定体系。加大科学教育能力培训力度,建立健全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评价、考核、激励机制,“十三五”全市表彰50名“优秀科技辅导员”。发挥示范校的引领、导向作用,命名50所“科学教育特色学校”。

  工作分工:

  市教育局、科协牵头。市科技局、人社局、环保局、民防局、团市委等单位参加。

  ——进一步壮大科普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学会、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的科普人才资源优势,建立健全高级科技人才兼职做科普、带头做科普的组织形式和有效机制。大力建设各级各类科普志愿者协会、科普志愿者服务站等组织,加强对科普志愿者的培训,为各类科普志愿者成长和服务提供交流平台。加快培养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建立健全在校大学生参加科普工作的组织机制。“十三五”末建成一支结构优化、规模宏大、素质较高的科普志愿者队伍,注册科普志愿者达到10万人。

  工作分工:

  市教育局、科技局、科协、团市委牵头。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农办、市级机关工委,市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局、人社局、住建局、水利局、农委、文广新局、质监局、卫计委、食药监管局、环保局、安监局、粮食局、体育局、旅游局、民防局、气象局、地震局、总工会、妇联、社科联、国税局、无锡地税局等单位参加。

  四、组织实施和条件保障

  (一)组织领导

  1、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大统筹协调力度。高标准、高效率、高要求部署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形成政府多部门整体联动、相互协作、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良好格局。持续强化“无锡市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中全民科学素质指标的考核力度,推动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十三五”目标要求,并签订相关目标责任书。

  2、纲要办成员单位要按照统一部署,落实政策措施。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应工作规划和计划,认真履行职责,落实责任,牵头单位要加强对各项重点任务落实情况的检查和督察;协作单位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负责组织本辖区内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工作。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目标管理和业绩考核,切实把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方案和工作规划。定期研究部署,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作用,完善各地各部门分工负责、协同配合的共建机制。定期实施公民科学素质评估和督查,切实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二)考核激励

  1、以《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为指导,定期开展全市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发研究、实时监测评估我市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情况和效果,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公民科学素质状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监测评估指标体系。

  2、充分调动科技、教育、传媒等社会各界以及大学生、离退休工作者等社会群体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发挥其优势和作用,不断壮大科学素质工作队伍。鼓励科学家参与科学素质工作,将科普工作作为科研院所和科技工作者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3、大力宣传《科学素质纲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进一步、支持和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和舆论氛围。

  (三) 经费投入

  1、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各级政府根据财力情况和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提高教育、科普经费的投入水平,并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每年有所增长,保障《科学素质纲要》的顺利实施。“十三五”末市级科普经费达到8元/人。

  2、落实各相关部门实施经费。各有关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根据承担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任务,按照相关预算管理的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经费。

  3、鼓励捐赠,广辟社会资金投入渠道。根据现行的税收规定,落实完善捐赠公益性科普事业税收政策,广泛吸纳境内外机构、个人的资金支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四) 督促检查

  对各地、各部门落实纲要情况定期进行督促检查,推动工作任务的落实。2016年为启动实施期,推动和指导各地制定本地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并做好方案实施动员工作。2016-2019年为扎实推进期,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监测评估,查找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各项重点工作。2020年为总结表彰期,组织开展督促检查,对2016-2020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行总结表彰。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