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青”心,智造“青”睐
时间:2025-11-18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大 中 小 ]
2025年,是“科创无锡 智造未来”党建联席会议在新时代社团组织党建工作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上继续探索的服务提升年。基于2024年开展的“五个一”系列活动,今年,会议紧紧围绕“红链赋能”,聚焦“党建+人才”“党建+学术”“党建+产业”“党建+助企”,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扎实开展了“红链赋能服务提升年”系列活动,推动党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一、打造“校地企”人才输送黄金通道
开春,会议以“春季攻坚、秋季续航”为时序,联动无锡学院、江南大学、太湖学院和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汇聚数十家重点企业、5家学会会员单位及多所高校资源,打造“校地企”三位一体的人才输送通道。
会议充分发挥了政治引领作用与组织协调优势,统筹制定活动方案,明确“多家高校联动、数场招聘会覆盖、千余岗位精准供给”的目标,确保活动高效落地。在活动筹备中,整合无锡市“1650”产业体系需求,引导企业提供与高校专业设置高度契合的岗位。同时,联合高校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组织江南大学、无锡学院等校领导走访远东控股、上汽大通、京东方等龙头企业,推动校企签订人才定向培养协议,实现“需求前置化、培养定制化”。
活动中,会议不仅搭建了人才与岗位的对接平台,更推动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真正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就业服务生态圈。而招聘活动中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将为无锡产业链升级输送“即战力”。
二、激发青创力量,造就无限可能
青年科技工作者不仅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更是党建联席会议中“红色工匠”的先锋队。他们的研究成果将依托“链合作”“链人才”机制,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为“智造无锡”注入新质生产力。在“创新引领未来”系列学术活动中,会议精心安排了2场高层次学术活动。
为了给青年人才搭建一个展示才华、交流思想、碰撞火花的平台,无锡市机械工程学会将6月的学术报告会进行迭代升级,突破了传统学术报告模式,打破“专家主讲--与会者接受”的旧框架,首次以青年群体为核心,激发“青创力量”,通过“成果展示+专家点评”的全新形式,提升了青年科技人才的参与深度,同时也为青年科技人才搭建起展示与成长的平台。
8月底,“无锡市高校机械类专业联盟成立大会暨智能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论坛”在江南大学隆重举行。论坛聚焦智能装备产业技术前沿与发展趋势的同时,还邀请了3位青年科技专家基于院校合作与人才培养等方面作专题报告,反响十分热烈。
三、成立高校联盟,重磅发布“清单”
为了进一步服务无锡产业发展的战略需要、深化“红链赋能”党建品牌,8月29日,无锡市高校机械类专业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的意义,不仅在于短期提升,更在于构建起一个“高水平教育共同体”,为我市乃至长三角区域提供人才保证、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同时,这也是高校在整合区域科教资源、推动协同育人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
成立大会上,《“红链赋能”科创服务资源清单》作为联盟的核心成果正式对外发布,这是“红链赋能”深化行动中“三张清单”理念的生动实践。清单系统性地梳理并整合了联盟内各高校的科创服务能力,将专家智库与科研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供给等资源一一罗列,为企业提供了一份详尽的“科创导航图”,使其能够按图索骥,精准、高效地对接到所需的技术、人才和平台资源,极大地提升了产学研合作的效率。
回顾2025年至今的工作,在“红链赋能”服务提升年的旗帜下,我们紧密围绕青年与创新两大主题,取得了阶段性的丰硕成果。从为青年科技人才搭建舞台,到为机械产业输送新鲜血液,再到构建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我们的每一项工作都精准地踩在了服务产业发展的鼓点上。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探索新的活动形式和内容,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党建联席会议工作进一步走深走实。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