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法规文件

《无锡市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解读

时间:2018-01-10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一、《无锡市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出台的依据是什么?

  主要是:《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实施意见》和《中共无锡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江苏省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

二、我市科协系统深化改革的总体方向和目标要求是什么?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六个坚持”的基本要求和“三统一”的基本特征,紧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主题,以有效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主目标,以服务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市主导战略为主旋律,以培育和发展学会组织为主抓手,把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团结服务科技工作者、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有机统一起来,真正把科协组织建设成为对科技工作者有强大吸引力凝聚力、能够为党委政府和社会提供不同形式高质量科技类社会化公共服务产品的群团组织,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作出积极贡献。

  基本原则:一是加强政治引领。牢牢把握政治性这一灵魂,坚持党的领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不断强化科协系统深化改革的责任和担当。二是密切联系群众。准确把握群众性这个根本特点,把团结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作为科协组织的基本职能,建立联系科技工作者的长效机制,提升科协组织的凝聚力。三是突出问题导向。聚焦科协系统不同程度存在的深入群众不够、进取意识不强、创新能力薄弱、服务手段不足等问题,坚决从体制机制入手,不断改进机关作风,释放创新活力。四是强化学会主体地位。以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现代化为目标,努力将学会打造成培养集聚举荐科技人才的主阵地、推进产学研用合作的主抓手、科普服务的生力军、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的主渠道。五是坚持统筹推进。科学谋划、有序推进改革,发挥科协系统改革的上下联动作用,加强各级科协组织落实改革任务的能力建设,推进工作平台和资源共享,形成改革的系统效应。

  总体目标:通过深化改革,从根本上解决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脱离群众的问题,加快构筑高端学术交流平台、新型科技智库平台、科技信息情报共享平台和科普宣传及科技推广服务平台,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更加突出,引领力、凝聚力、服务力和创新力明显增强,所属学会(含专业协会、研究会和促进会,以下简称学会)发展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治理方式现代化、组织体系网络化、工作手段信息化迈上新台阶,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特色更加鲜明,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市主导战略、服务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的能力明显增强,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提供科技类公共服务产品的社会组织、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好地服务全市改革发展大局。

三、我市科协系统深化改革有哪些具体举措?

  举措一: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

  突出和增强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必须加强党的领导特别是学会党建工作,通过建设强有力的学会党组织,切实履行好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科技工作者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切实担负起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

  1.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思想引领。科协系统干部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把党的工作覆盖到科协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密切关注、准确把握科技工作者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引领,面向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科技工作者举办不同形式的学习培训和交流活动,引导科技工作者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政策服务作为科协的基本任务,及时宣传解读中央和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关于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引导科技工作者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

  2.创新学会党建工作和运行机制。明确学会党组织功能定位,始终把学会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加强学会党委和基层组织的建设,保持学会党组织的全覆盖,发挥好学会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核心作用,确保学会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创新学会党建领导体制,学会党委在市科协党组领导下,负责市级学会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并对学会党的基层组织进行指导。改革学会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工作模式和保障机制,以促进学会党员领导干部过双重组织生活、定期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为突破口,强化党的领导,实现工作全覆盖。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实施“党建强会”计划,积极探索通过党建促进学会创新发展的新途径、新模式。

  3.引导科技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向全市科技工作者持续开展“创新争先”行动,大力宣传创新创业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发挥其在引领社会好风尚中的表率作用。以学会、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为重点,持续加强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建立健全科学研究诚信监督机制,坚决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努力形成弘扬科学精神、维护科研道德、遵守学术规范、恪守科研伦理的良好氛围。

  4.进一步加强对科协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科协工作的领导,全力支持科协组织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定期听取科协工作汇报,关心科协干部成长,保障经费投入。选优配强市(县)区科协领导班子,加强科协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在队伍和业务能力提升上给予保障。建立科协工作投入的合理增长机制,促进科协工作服务项目增加、服务内容拓展、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提升。有效发挥科协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中的牵头指导作用,将科协工作及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列入对市(县)区综合考核内容,健全科协组织工作落实问责机制。企事业单位党政领导要关心和支持科协组织的工作。政府业务部门应对相关专业学会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举措二:改革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体制机制

  增强科协组织的群众性,团结联系服务好科技工作者,必须把眼光更多地投向基层,扩大基层组织覆盖面,从体制机制上构建畅通、紧密、稳定的双向联系渠道,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1.提高科协领导机构中基层科技工作者比例,增强代表性和广泛性。扩大科协代表大会代表中一线人员的广泛性,来自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农村等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的比例确保在70%以上,45周岁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不少于三分之一,同时注重吸收新经济新社会组织、新型研发机构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代表人物,减少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所占比例。优化科协领导机构人员组成,来自基层一线的全委会、常委会委员比例均确保在75%以上。兼挂职副主席主要从不同行业领域有代表性的一线优秀科技工作者中产生,比例达到50%。充分发挥科协常委、委员和代表作用,加强与广大基层科技工作者的沟通联系。落实市科协常委联系基层科协制度,引领基层科技工作者投身创新创业的生动实践。

  2.优化科协机构配置,建立直接服务基层的体制机制。进一步调整机关机构设置,优化市科协机关编制配置,精简机关编制的5%。优化事业单位职能,强化公益性、服务性职能,精简事业编制空编总数的10%。以改革的精神拓宽市科协所属事业单位市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和市科技进修学院的服务功能和工作职责,着力拓展服务企业科技创新和科技咨询的服务功能,拓展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服务领域,强化与企业一线科技工作者联系的服务职能,拓展科学普及的宣传功能,促进公民科学素质提升。

  3.拓宽干部成长渠道,培养科技群团骨干。加强市科协系统干部队伍建设,优化市科协机关干部队伍结构,注重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和日常管理。切实加大科协干部交流力度,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促进科协干部与地方党政领导机关、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双向交流。开展市科协机关与上级科协、市(县)区科协、镇(街道)科协之间的人员双向挂职交流,让科协干部在创新实践中提升能力、增长才干。建立科协干部直接联系科技工作者制度,与包括在锡院士在内的科技工作者广交朋友,经常深入基层听取意见建议。

  4.加强科协组织建设,推动科协组织向基层延伸。加强市(县)区科协组织建设,市(县)区科协应保持独立建制,明确人员配置和专项经费,可设立党组。大力推动科协组织参政议政,落实市及市(县)区科协负责人参加同级人大、政协常委会的要求。不断加强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大力发展企业科协、园区科协或联合企业科协、科研院所科协等,稳步推进在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建立科协,重点在新经济组织建立科协,把创客之家等新型科技社团纳入科协系统。健全全市镇(街道)科协组织体系,进一步丰富科协组织形态,推进高校科协组织全覆盖,提高市高校科协联合会运行水平,支持大学生科协活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动科协组织向农村延伸,支持涉农市(县)区建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5.推进科技工作网上服务平台建设。增强“互联网+”意识,依托市科协工作网络、太湖科普资源网、无锡科技社团服务网、无锡市科普公共服务网和中欧国际技术转移网等,加快建立科技人才服务、双创服务、科普服务、科技智库和政务信息化等平台,创新科技工作者服务手段。建立“互联网+科技人才”服务平台,健全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服务功能,逐步实行科协各级领导实名上网制,直接听取科技工作者意见建议、呼声和诉求,为科技人才成长提供服务。建立“互联网+双创”服务平台,集成科技人才资源、最新科技成果、海外智力等信息,促进创新创业资源供需的高效无缝对接。建立“互联网+科普”服务平台,健全完善“无锡网上科普地图”系统,建立无锡数字科技馆,并融入中国数字科技馆体系,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科普展示。建立“互联网+智库”服务平台,实现科技论坛及沙龙、课题网上申报与评审、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专家智力成果推送等多功能融于一体。以学术交流为媒介,优化网上科技社团服务,打造科技工作者联系服务的网络平台,增进工作联系和情感交流。

  6.改革人才服务机制,助力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完善科技人才培养举荐、选拔任用、激励保障机制,加大中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力度,建立科技人才梯次结构,为人才成长铺设社会通道。推动青少年科学实践活动向人才发现和培养转型。实施“杰出工程师培育工程”,做好青年人才托举工作,推动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根据中国科协和省科协规定要求,组织开展“创新争先”“优秀科技工作者”和“青年科技奖”的评奖工作,做好上级科协科技工作者各类先进奖项的举荐工作,注重青年人才遴选,积极参与院士、“双创人才”和“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等的推选。加强科技队伍科学精神培育,推动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建设。鼓励支持高端人才到全国学会、省学会、国际学术组织任职,联系服务好在锡外国科技工作者和海智人才。

  举措三:全面改革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

  学会是科协组织的基础,学会工作是科协的主体工作。要以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为主攻方向,全面推进会员结构、治理结构、管理方式改革,提升服务能力,加强市级学会与市(县)区科协的协同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凝聚力不强、活力不够、组织松散等突出问题。

  1.改革学会会员制度,突出科技工作者主体地位。建立科协团体会员制度,接受部分机构健全、活动正常的市级学会作为无锡科协团体会员。支持市级学会发展个人会员,鼓励单位会员中的科技工作者以个人身份加入学会。支持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行业领军人才、资深学术专家、学科带头人等加入学会,广泛吸纳大学生、研究生等学生会员,确保不同规模学会年度动态新增会员5%以上。探索建立资深会员、正会员、学生会员等分类服务办法,明确不同类型会员的责任、权利、义务及审批程序,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促进会员之间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形成工作合力。

  2.改革学会治理结构,建设现代特色科技社团。指导各级学会加强组织建设,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开展活动。坚持依法、民主、自主办学会,明确挂靠单位与学会权责关系,鼓励实行无挂靠、无业务主管单位,引导学会逐步实现政社分设。建立健全学会管理、运行和监督机制,明确理事会决策层、秘书处执行层、监事会监督层的工作职责。推进学会秘书处实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实体办事机构。建立学会自我发展机制,规范学会分支机构设置,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工作者的需求。

  3.完善学会治理方式,激发所属学会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指导学会研究制定务实高效、位阶有序的会议制度,督促学会机构依法依章程履职。优化学会领导人员结构,学会代表大会代表应主要为基层一线科技人员,学会理事会四分之三以上、常务理事会三分之二以上应为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一般应达到三分之一以上。支持学会人事制度改革,实行理事会聘任秘书长制,推动秘书长职业化。进一步规范在职及离(退)休领导在学会兼职情况。完善学会办事机构管理制度,建设20个市级综合示范学会,培育20个“特、专、优、精”的特色学会,鼓励以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民生需求为导向,积极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各类学会、协会、研究会、促进会组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举措四:创新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机制

  保持和增强科协组织的先进性,强化与政府机构、专业技术团队及公共服务机构的联合,聚焦无锡产业科技创新需要,聚力解决资源积累不足、专业化服务能力不强、平台支撑不力等突出问题,调动激发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科协组织在提供社会化公共服务产品方面的独特优势,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科技创新创业。

  1.创新服务学术活动机制。支持鼓励各级科协搭建高水平前沿学术交流平台,精心打造科技论坛、自然科学专题学术活动等品牌活动。进一步优化学术会议结构,主动聚焦前沿目标,支持、鼓励所属学会开展小型前沿高水平专题交流活动,不断提高学术交流的质量和水平。市科协每年要引导性组织1-2次大型综合性学术活动,并积极组织职业技能竞赛。集聚国内外高端学术资源,创新探索集学术交流会、技术成果展、科技竞赛、商务合作于一体的“会、展、赛、商”活动模式。搭建网上学术交流平台,以互联网思维创新学术交流方式,使面对面的学术交流和依托互联网的线上交流相互补充,增强时效性和针对性,提高学术交流的实效性。

  2.创新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以服务大局、服务产业发展为主线,建立科技成果信息服务机制,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搭建科技信息情报共享平台,建立“无锡市科协科技专家咨询库”,提高科技公共服务能力。推进“企会协作”,上下联动争取各级创新资源服务无锡创新驱动发展。积极争取省协同创新服务基地、科技服务站、首席专家(工程师)等项目更多落地无锡。推进“金桥工程”,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开展科技信息和专利技术推送工作,为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供优质服务。推进“讲理想、比创新、比贡献”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引导科技工作者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开展科技富民工作,推进“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推动农业众创平台建设。依托学会建立发展一批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中心、一基地”等重大战略和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科技专题、学科交叉前沿,加大协同创新力度。贯彻落实无锡“太湖人才计划”升级版,进一步搭建全市性海智洽谈活动平台,持续办好海智项目和企业需求对接活动,引导市(县)区科协大力推进海外智力基地建设,吸引动员更多海外优秀人才和团队来锡创新创业。

  3.创新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机制。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扩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江苏省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扩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推动承接政府转移职能,为科技工作者搭建广阔的工作平台。按照市委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进一步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服务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改革。充分发挥科协系统组织和人才优势,积极承担全市科技和创新类项目立项技术性审查、成果论证和奖励评定等事务,努力做好全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和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的评审工作,研究探索推动物联网、智能制造等产业发展和城市创新进步的奖励方式。拓宽学会参与公共科技服务渠道,鼓励支持学会积极参与政府竞争购买服务。在试点的基础上,支持有条件的学会全面参与承接职能。政府部门要明确分管领导、相关处室,加强协调,支持学会规范承接职能,让社会管理回归社会。健全学会承接职能可负责、可问责的工作机制,做到让党委政府放心、让社会和服务对象满意、让学会和科技工作者有积极性,为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4.创新普惠共享科普服务机制。持续实施面向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等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行动。积极参加全国、全省科普示范创建活动,推动建设一批市级科普示范镇(街道)、村(社区)。推动实现科普组织网络全方位多维层,科普基础设施有特色广覆盖,科普社会宣传多元化泛媒介。综合运用政府、社会各方力量,进一步创新科普工作机制,构建以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及各成员单位为主体,企业、高校院所和各类社会组织为支点,辐射社会各层面的科普组织网络体系,形成大科普的工作格局。广泛组织开展科普周、科普日及各类专题科普活动,开展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示范学校建设,打造全市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和竞技平台,策划组织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努力营造全市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加强科普场馆等科普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进一步强化无锡科技馆的综合科普功能,建立“政府推动、社会联动、示范带动、集群互动”多元建设发展的运营模式。促进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普资源的开放开发,引进海外优质科普资源,培育和命名一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形成集成放大效应。有效利用市场机制和网络优势,动员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开展科普宣传。持续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积极构建科普网站、科普微博、科普微信、科普影视、科普画廊、科普刊物“六位一体”的科普宣传平台服务系统。以省云端科普资源共享平台为支撑,努力实现全市村(社区)等基层科普信息化广覆盖。建立完善科普平台和宣传机制,为社会公众提供精准的科普服务产品。到“十三五”末,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高于16%;全市各级财政加大科普专项经费投入,市级科普经费人均达8元。

  5.创新党和政府决策服务机制。支持市人大代表关注科协工作、关心科协事业发展,为全市科协组织更好地履行职责、依法强会提供指导和帮助。拓宽科协参与政治协商的渠道,积极参与人民团体协商,规范协商内容、程序和形式,发挥好政协科协界委员作用,搭建服务科学民主决策的平台。建立以院士、海内外高端专家人才为支撑,以科协委员为骨干,以学会组织、高校科协为依托,以市(县)区科协、企业科协、基层双创人才为基础的智库工作格局,组建决策咨询专委会,建成科技社团智库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市级学会和市(县)区科协建设一批科技思想库基地,加强业务联系与人员交流,加强软课题研究,努力把科技工作者的个体智慧凝聚上升为有组织的集体智慧。加强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建设工作,准确把握科技工作者的思想动态、规模结构、变化趋势等,及时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建议和呼声,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支撑。扎实开展第三方创新评估工作,树立品牌、扩大影响,发挥好对学会和市(县)区科协的示范带领作用,服务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市主导战略。扩大科协对外交流合作,发挥在人文交流中的生力军作用。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